抗战片演员? 阆中抗战故事?

抗战片演员?

白大钧(《地雷战》)饰演:赵虎

上映于1962年的《地雷战》,本意是作为一部“教学片”放映,进行一些基础军事知识的普及,却意外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钉子雷、梅花雷、头发丝雷……五花八门的地雷战术把一众鬼子耍得团团转,让观众看得十分过瘾。

《地雷战》的故事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根据抗战时期山东海阳县的真实事件改编,民兵队长赵虎这一角色也有原型人物对应。

作为影片的核心人物,正是赵虎对各种地雷的钻研,以及带领村民改造地雷技术,日军最终才得以被各个歼灭。

这个被称为“爆炸大王”,浓眉大眼孔武有力的赵虎很快就得到了观众的认可,也让饰演者白大钧走进了大众的视线。

阆中抗战故事?

轰炸阆中,指的是二战时期日机轰炸四川古城阆中的暴行。1941年7、8月间,日本飞机曾三次轰炸阆中。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940年南充就已经遭日机轰炸了两次,但阆中人就是不相信炸弹会落到阆中,有防空指挥部却没得防空措施;有防护团却不搞训练;有防空监视队却不搞宣传。结果1941年7月27日日机第一次轰炸阆中的时候,阆中城里满街人还在路上看稀奇,根本不知道隐蔽。

南粤抗战故事?

讲述南粤边区抗日游击队的战斗故事,感兴趣的看看

抗战故事简短?

     九岭人夺马有功

      驻在易家的日军野炮队,每天早晚总是要打几炮,一方面借以恐吓游击队,一方面也是他们一种起居的行动信号。

      1939年8月的一个晚上,何婆桥的徐先卯、徐先发听到一阵炮声响后,他们知道敌人归队了。便溜回家来看看。走至窗下,见房中熊熊大火烧着,有个日军睡在火旁还鼾声呼呼。他二人一商量,机会难得,提个活的领赏去。立即轻轻地将门弄开,走到日军身边,一个卡颈子,一个捉脚,等敌人惊醒时,已是五花大绑,捆得结结实实,连夜送到新十一师,真的获了重奖。

       还有一回,日军从长沙方向溃退下来,一个掉队的敌人牵着两匹马向何婆桥而来。徐先卯发现后,邀着徐先发、徐丙正等人,守在坳上准备大量的石头,徐先发就抄小路跟在马后。等敌人赶着两匹马慢吞吞地经过坳上岩下时,山上的石头向下猛砸,敌人想往回跑,徐先发正在后面捕捉,打得日军抱头鼠窜,焦头烂额,倒在地上断了气。然后,他们牵着马往万家山跑。不意日本的军马都受过训练的,走了一段路就不走了,往回跑。徐先发就跃上去抱住一匹马的颈子,拉着缰绳,众人在后面狠打,方牵到何婆岭。送了一匹到师部,另一匹杀着做了下酒菜。

2015大型抗战史诗故事片?

电影《百团大战》(2015年)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1940年8月20日,八路军发起百团大战,这是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这场战役极大地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有效地推迟了日军的南进步伐。电影中毛泽东同志说,“百团大战的胜利,激励着中华儿女,高举抗日救亡的伟大旗帜,英勇奋战,前赴后继。天降大任,舍我其谁!”

海清抗战片?

我看过的也《二炮手》,《黎明之前》。谢谢

几号仓库抗战片?

四行仓库保卫战发生于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它的结束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场重大战役淞沪会战的结束。参加这场保卫战的中国士兵被称为“八百壮士”,他们抵住了日军的多番进攻,这次保卫战的成功,重新振奋了因淞沪会战受挫而下降的中国军民的士气。

福州鼓山抗战故事?

福州鼓山抗战时期发生了一件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被称为“鼓山蛇口献博士”。

1938年,日军进攻福州鼓山,当地居民纷纷逃难。当时在福州大学医学院任职的医生陈嘉庚教授却决定留下来继续抵抗。他和一些志士一起在鼓山筹组了“福州医院”,为伤员提供医疗服务。

有一天,陈嘉庚教授听闻当地居民在用毒蛇制作毒箭对付日军,便打算用自己的身体去试探毒蛇的威力。经过多次尝试,最终他被蛇咬了三次,身中剧毒。但陈嘉庚并没有倒下,他拼命寻找药物治疗自己,并将治疗过程详细记录下来,以便后人受益。

陈嘉庚这种舍己为人的行为感动了许多人。他治疗伤员、救助难民、支援抗日,为鼓山的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事迹也鼓舞了许多民众,激发了更多人投身抗战、保卫祖国的事业。这个故事至今仍在许多军中、学校中广为流传,成为一段脍炙人口的抗战传奇。

冀东抗战故事概括?

1944年3月31日(农历三月初八),日本侵略者调集了驻唐山、滦县、榛子镇、野鸡坨、林西、雷庄等地的日伪军约4干人,围剿当时的第四地区区委和冀东专署(抗日政府)机关。

当时,区、县,专署的30多名干部正在赵家沟村开会。

天刚拂晓,就听见从马耳山南边的井儿峪方向传来了枪声,那是八路军某部三连和唐山、林西入侵的日本侵略军打响了,接着,从安家楼方向也传来了枪声,会议立刻停止了。

经研究,由警卫排掩护开会的干部向北转移,其它部队迎击日军。

蜡烛的抗战故事?

     抗战时期的重庆,作为国民政府的陪都不仅挤满了国民党的党政军机关,还云集了许多内迁的工商企业和大中学校,造成了电力吃紧,亮度不够,时常停电的现象。为了保证机要电台的运转和信息的畅通,机要科的同志随时都准备着蜡烛。对于机要科的同志来说,停电非常麻烦和讨厌,为了完成工作不得已使用人力摇马达发电,这是一件很费力的事情。

 那时,时局异常紧张,每日来往的电报非常多,而且必须及时译出,夜间遇到停电就点起蜡烛译。